博客
在朋友圈看到SCIEX收购博纳艾杰尔的新闻,虽然之前已经听闻不少关于这两个公司的传言,
但看到这条新闻,心情还是颇为复杂。
被入侵还是被认可?
新闻中用到了“入侵中国”的字眼,很容易让人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对这种国际巨头收购本土企业产生自然的心理抵触和反感。
但是我们更需要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去分析这次收购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这次收购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在全球科学仪器市场,中国公司的价值得到国际巨头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得到国际资本市场和客户的认可。
SCIEX对艾杰尔的收购,绝不仅仅是奔着中国市场而来。
这虽然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后者有着覆盖全国的销售和经销商体系,可以为SCIEX产品在中国的销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SCIEX的困境
全球范围来看,SCIEX虽然在液质市场上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后面有AGILENT, WATERS, THERMOFISHER在紧紧跟随,SHIMADZU这两年在液质市场的发力也不可小觑。
SCIEX自己产品线非常短,之前相当一段时间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液相和耗材产品。这个缺陷会让SCIEX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液质市场上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SCIEX收购艾杰尔,更主要是看重艾杰尔可以在产品线上给予SCIEX很大的扩展,同时,SCIEX也可以利用全球的销售渠道来推广艾杰尔现有的产品,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这个选择在相当程度也体现了SCIEX对于艾杰尔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信心。
从这个方面来说,艾杰尔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不仅让产品走入了众多的中国实验室,更让它们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实验室。
他们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功道路。
这让后来的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看到了一条以前没有的出路:被国际巨头收购,变成它的一部分。
这是对企业家卧薪尝胆创业的价值的认可,对于数百名艾杰尔的员工来说,能够加入到SCIEX这样更大的国际化平台,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买,还是被买?
近几年来,中国科学仪器公司频频在海外出手,收购了不少国外的公司。
这些举动也让业内人士充满了的自豪感,很像当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时候的情景。
看看联想的近况,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仍然会对当年联想的收购感到自豪和激动。
从巴黎香奈儿门口排着的中国人的长队,到中国仪器公司挥舞着钞票去收购各种国外的仪器公司,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中国人现在真的是有钱了。
但我真的不认为这样有什么自豪的,这样就可以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尊重吗?钱不能获取尊重,只有通过你的创意和勤奋创造出来的产品才可以。从这个角度,我为艾杰尔感到骄傲。
从2008年开始,艾杰尔的SPE和色谱柱产品经历了爆发性的增长,并在2011年获得了1900万的风险投资,踏上了更加快速扩张的道路,并经历了从耗材生产商到耗材及仪器综合提供商的转型,但是从近两年的发展看来,这个转型并不能算特别成功。
如果转型非常成功,艾杰尔完全可以继续下一轮融资,或者直接上市融资来实现在仪器研发、生产和全球营销上的布局和发展,以复制其在耗材市场上的成功模式。但是,最后艾杰尔还是选择了被SCIEX收购,这个选择除了来自资本的压力以外,也凸显出中国公司发展的困境。
这也是我想说的这次收购略带伤感色彩的第二层意义,那就是:中国科学仪器企业,再往下一步,路在何方?
无法逾越的瓶颈
从色谱柱和SPE产品来看,其研发和生产对于其他产业的技术依赖较小,艾杰尔的合伙人之一——汪博士的技术积累以及其领导的研发团队就可以解决产品研发上面绝大多数的问题。但是涉及到分析仪器的研发,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在中国工业水平,包括机械、电子、光学等产业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仪器研发及生产的难度要比耗材大得多,周期也要长得多。
从市场推广和销售角度来看,用户对于国产耗材的接受度要比国产仪器高的多。
因为其单价较低,试错成本也比较低,风险相对可控。但是购买仪器方面,绝大多数的用户还是倾向于选择进口的仪器,这是基于他们之前的笼统的经验,另外仪器单价较贵,用户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调研,去尝试,试错成本太高。
所以,艾杰尔现在决定被收购也是因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遇到了这个瓶颈。这也是国内分析仪器厂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普遍会遇到的瓶颈,而且这也是靠自身努力几乎无法逾越的瓶颈。
另外的道路
从创业初期的贸易代理,到研发生产自主耗材产品,再到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博纳艾杰尔这十年走过了一条相当成功的道路。很多中国公司现在仍然奋斗在这条道路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那么,对于中国的仪器行业,我们还有其他的道路吗?
这也许就是这次收购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最有意义的问题吧。
本文章仅代表特约评论员的意见,不代表色谱学堂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色谱学堂(chromclass.com)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和摘编。如有需要,请联系market@chromclas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