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香港卫生署通报称,香港卫生署抽样检验发现,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顺榕制药厂生产的“银翘解毒片”检出微量扑热息痛。
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对相关情况做了通报,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被查出来的“扑热息痛”也称乙酰氨基酚,是很多感冒药的成分之一。
与阿司匹林相似,百服宁、泰诺等都有这种成分。常规剂量下,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不是含量问题,是性质问题。
虽然这样的残留量并不至于对人体产生很大的毒害,但反映出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的缺失,属于GMP严重质量事件。
港媒用了“中成药掺西药”这样的标题。
这并不是个案,之前宣称治疗ED的中药产品被发现含有4倍于希力士(伟哥竞争品牌)的常规剂量。
在2015年8月,国家食药监更是曝出69种保健酒中添加西地那非(即伟哥)。
此外,香港卫生署也调查过白云山感冒清胶囊、消脂心康宝、追风透骨丸、健胰康、木香中药粉等,都发生过回收事件。
在香港药品管理法规中,严格禁止在中药中添加西药成分。
港媒称“ 最常见的是止痛药, 添加西药是为了快速减轻症状”。
而中药皮肤软膏往往含有对儿童有害的类固醇激素。
虽然中药中掺西药的情况客观存在,不过就这次事件而言,从检出含量来看,远没有达到药物最低有效浓度,不像是刻意添加的结果。
加强自检,严控不合格产品的销毁程序,防止中间环节的腐败行为是这个事件的教训。
同时,“不让不合格品出厂”这种传统思维,QC仅从检测的角度,无法把好最后一关。
而GMP的理念是“不生产不合格品”,其强调对药品生产从原辅物料入库,到成品销售的全过程的控制。
前者是守,后者是防。
也许这次只是一个单纯的GMP事件,但是和屡次爆出的中药违规含有西药的案例交织在一起,引起了对中药的药效,
中药的安全和监管的新一轮讨论和思考,才是讨论这个事件最大的意义吧。
GMP的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色谱学堂(chromclass.com)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和摘编。如有需要,请联系market@chromclass.com 。